數位閱讀教材10
耐力
作者:瓊慧
傳說,很久以前,有一位雕刻師選了一塊上乘的石頭雕刻佛像。因為石頭過大,便被劈成了兩半。他任意選擇了其中一塊,開始了雕刻工作。
在被雕刻中,這塊石頭忍耐不住了,就對雕刻師說:「好痛啊!我終年在山上忍受風吹雨淋,也沒這般痛苦!」雕刻師說:「忍耐是一個過程,只要有堅定的意識,痛苦的盡頭便是新生。」為了自己有個好的、殊勝的未來,石頭同意忍痛被雕刻下去。
可是在兩個時辰後,石頭又慘叫、拒絕被雕刻;雕刻師只好放下這塊石頭,順手將它劈成四塊做成石板,鋪在廟堂的地上了。
隨後,便換另一塊石頭繼續工作。過程中,這塊石頭都沒說話,雕刻師好奇的問它痛嗎?為何不要求下手時輕一點?石頭回答說:「如果我要求你輕一些,雕刻出來的佛像很可能不夠精緻,不如你一次到位,不浪費時間。」
經過了三十天的忍耐,一尊肅穆莊嚴的佛像赫然聳立在人們的面前,享受著人間的禮讚與尊崇!
有一天,被做成了石板的石頭對佛像說:「同樣是石頭,為什麼你可以這樣高高在上受人膜拜,而我每天卻要承受千人的踐踏?」佛像回答說:「道理很簡單,因為你成為石板只需要很簡單的工序,而我是經過千刀萬剮,才雕琢成佛像的!」
李洪志師父在其著作《精進要旨》〈何為忍〉中,對「忍」的看法不同於一般。依照我的理解是:修煉人提高心性的關鍵就是,遇事要能「忍」。而生氣、委屈的忍只能說是強忍,這樣的「忍」是不能提高心性的。不覺生氣、委屈,才是修煉人的忍。李洪志師父也在《轉法輪》書中提到,宇宙特性「真、善、忍」是衡量「好與壞」的標準。其中談到的「忍」,是修行人應該備有的特質;因為能忍,才能修出慈悲心來。
忍耐,不僅是修行的功夫,也是做人處事的條件之一。「玉不琢,不成器。」被雕琢是一個痛苦的過程,所以歷經恆久的忍耐終能成大器。忍耐、耐煩,能夠包容一切人、事、物、境的紛攘,不怕干擾;耐煩的人,能夠觀照內心的雜念妄想,消融煩惱。
所謂「耐煩做事好商量!」 耐煩的人,讀書才會深入;耐煩的人,做事才能圓融; 耐煩的人,事業才會永續經營;耐煩的人,修行路上才能承受得了寂寞、才能修成。
因此可見,「耐煩」關乎一個人一生的成就,其重要性不容漠視。但是耐煩並不完全是靠學習得來的,而是需要時間的磨練,尤其需要自我的剋制,需要在現實生活中養成。
然而,在「快餐文化」的潮流里,人們凡事講求速成。有些讀書人以為走快捷方式,就能金榜題名;有些修行人認為多拜佛,就能立地成佛;不肖商人以為製造黑心商品,就能一夕致富..等等。「不耐煩」幾乎成了今日青年學子們的通病;「不耐煩」也能看出現代青年人的膚淺。現代青年缺乏耐心定力,不但身心浮動,經常更換工作,尤其對工作不耐煩,沒有恆心,不能安於自己的崗位,自然就無法成就自己。
俗語說:「強摘的花不香,強採的果不甜!」無論做什麼事,沒有經過修養身息、韜光養晦,哪能把事情做好?古人為了功成名就,十年寒窗,萬卷苦讀,還得積德行善,才能光宗耀祖。就好比:甘肅的敦煌石刻,是經過多少朝代,成千上萬的藝術家們窮盡一生的智慧與生命,才能完成的奇偉傑作。如果沒有這些藝術家耐煩有恆的雕刻,今日如何能有萬丈光芒的藝術品流傳於後世!!
因為「一年的樹木只能當木柴燒,十年的樹木只能當桌椅用,百年的樹木才能成為棟樑。」因此,能夠經得起歲月的熬練,能夠耐煩有恆,才是成功的根本。所以說,一時的衝動並不難,長久的堅持才可貴。堅持到底,就是勝利。而忍耐與貪圖安逸往往只在一念之間!願與您互勉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