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0月7日 星期三

數位閱讀教材15:以人為鏡

數位閱讀教材15

以人為鏡

作者:瓊慧


精靈王國里,有一天,來了一位不速之客,這位不速之客是個「人」。精靈們想了解「人」的特性;於是,他們想去試探一下「人」。

第一個精靈來了。「您好!」他很有禮貌的問候人;「您好!」人友好的響應。於是精靈快樂的跑回去說:「人是非常善良、非常友好的。」

第二個精靈也來試探。「你跑到我們這兒來幹什麼?」第二個精靈充滿敵意的問。「不幹什麼。」人不友善的回答。於是,第二個精靈回去說:「人是沒禮貌的傢伙!」

精靈們不知道要相信誰,就派出第三個精靈去試探。

「你這蠢貨,為何來這兒,是不是欠揍!」說完向人揮揮拳。「想打架,來吧!」人雙手叉腰,躍躍欲斗。

第三個精靈怒氣沖沖的向他的同伴說:「人原來是喜愛鬥毆的壞傢伙,我們去消滅他吧!」這時,一位老年精靈,願意去做確認。

老精靈和藹的問:「孩子,你一個人站在這裡,需要幫忙嗎?」人客氣的說:「謝謝老人家,我來散散步,一會兒就走,您不必擔心我。」

老精靈回來向精靈們說:「『人』其實是他的對方的鏡子。敬人者人恆敬之!想得到別人的尊敬,那麼首先你必須去尊敬別人。」

以人為鏡 明得失

中國古代朝廷設有「諫官」,就是對皇帝的決策或言行過失直言規勸,並使其改正的官吏。魏徵是唐太宗李世民當朝時期的諫議大夫,他對於唐太宗,不管是公事還是私事,只要認為不恰當的地方,都會馬上提出糾正。他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,所言多被太宗採納。

唐太宗和魏徵,被公認為賢臣明君的典範。魏徵去世的時候,太宗悲傷不已,嘆息說:「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古為鏡,可以知興衰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。朕常保此三鏡,以防己過,今魏徵殂逝,遂亡一鏡矣!」

一個真正聰明的人,必定是善於從批評中汲取營養的人。以人為鏡,別人有優點,我們精進學習;別人有缺點,我們檢討自己;有則改之,無則警惕之。

以人為鏡,還有另一個意思。心理學家們認為:在家庭中,孩子是父母的鏡子。比如,看一個孩子怎樣玩洋娃娃,就可以知道他的父母是怎樣對待他的。如果孩子是用命令、恫嚇的方式來對娃娃說話,那麼大抵可知他的父母親就是如此對待他的。

那麼,孩子的言行是否也是給大人的警惕呢?如果父母的言談舉止粗暴低俗,待人狂妄不羈、說話浮誇不實,那我們還能冀望他教出溫文儒雅、謙遜有禮的下一代嗎?

看別人 想自己

我們每個人都會碰到別人對我們不善或傷害的事。然而多數人的心態,都是:他為什麼對我這樣?我們往往遇到別人對我們不好時,不是反省自己,而是向外推。

法輪功師父 李洪志先生教導弟子們,凡事向內找。不管這件事情誰對誰錯,第一個念頭都找自己並改正它。而這也是大法修煉人的一個特點。

有一位法輪功修煉人說,她今年換了一個新工作,工作沒幾天老闆就開始罵她。她無條件向內查找自己,覺得自己並沒做錯甚麼,也就沒去在意這位女老闆的罵。

一個多月過去了,老闆罵她罵得越凶;她心裡已也有些不舒服了,因為她是修煉人,不能做傷害老闆的事,只能查找自己。「可能是我哪裡做的不對..!難道是我罵別人了嗎?」她忽然想到自己在心裡也一直在評價老闆,對她有看法,有時甚至覺得老闆人品差勁…等等。「啊!這不就是罵人、罵老闆嗎?難怪老闆會無緣無故的罵我。」

想到這裡,她一下就知道是自己不對了。她想:「她不僅給我一份工作,工作中還總是幫助我,我不能總盯著她的缺點,誰沒有缺點啊?我自己也有缺點啊!」找到這個之後,老闆就再也沒有惡罵過她了。

自己一個不好的念頭都可能引發對方不好的反映,不得不慎啊!

看到別人,想到自己。外在的人事物對於我們,往往像是一面鏡子。我們拿它來比對自己的言行,就能發現自己的不足處。